地区信用 |

绍兴市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三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发布日期:2019-06-25 作者:企业信用评级网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近年来,绍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力推进“531X”工程建设,将信用体系当做提升区域竞争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来抓。至目前,绍兴市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组织体系基本建成、政策环境初步成型,信用平台上线运行、红黑名单常态发布、联合奖惩全面开展、专项治理卓有成效、信用应用探索创新、诚信宣教广泛开展,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其中三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一、率先贯通信用协同应用系统

打破信息孤岛

积极开展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与部门业务系统的嵌入、对接、应用工作。目前,全市27个部门业务系统已全部通过省级验收,为全省首批验收通过4个地市之一。


一是形成“四张清单”。

按照“全排查、无遗漏”的工作要求,全面摸排全市业务系统,通过分区分类,梳理形成市级清单、县域清单、统建清单、自建清单等“四张清单”,为公共信用协同应用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是建立“五日机制”。

成立由发改、大数据等部门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县(市)协同推进的系统对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五日工作通报机制,及时掌握进度、发现难点、集中攻坚。


三是明确“四个标准”。

编印《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业务协同工作手册》,明确“审批服务、行政监管、公共管理和服务、批量查询”接口规范、技术要求、操作规范、验收流程等内容。按照全省统一的“审批服务、容缺受理、批量查询、行政监管“四个接口验收标准,对全市27个业务系统组织开展分类验收,至5月底,对接验收通过率达100%。


四是实现“三级协同”。

通过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二次封装的对接模式,我市初步建立起省、市、县全贯通的信用协同应用体系,全面推进落实信用数据资源在部门公共服务、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等业务事项办理中的应用。4月下旬起至今,全市信用协同应用已累计开展29681次,其中公共服务6303次,审批服务22928次,公共资源交易450次,有效降低了市场交易风险,减少政府监管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为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提供有力保障。





二、率先打通联合奖惩最后一公里

填补落地空白

信用奖惩机制是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的关键环节,目前,国家各行业部委相继签署、发布了45个信用联合奖惩合作备忘录,但实际应用过程中,操作难度大,奖惩措施难以落地,削弱了联合奖惩实效。为此,绍兴市开发联合奖惩应用系统,并嵌入行政权力运行系统、“一窗受理”平台,通过系统对接、机制重构、流程再造,建立起多部门自动触发、响应、反馈的联合奖惩闭环工作流程,在全省率先走完联合奖惩落地最后一公里,全面推进联合奖惩。


一是常态化发布红黑名单。

及时披露企业、社会组织、自然人等多种主体的失信黑名单信息。截至目前,“信用绍兴”网站黑名单专栏已公布全市失信信息400余条,涉及重大税收违法、消防安全失信、拖欠劳动者工资、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13个行业(领域),红名单专栏发布守信信息55000多条。


二是联动化触发奖惩启动。

通过嵌入式开发,将联合奖惩模块植入部门业务受理处理系统,以税务部门为例,当税务部门将“黑名单”信息推送给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后,系统将自动与各部门惩戒措施清单进行关联,并在部门业务系统上进行提示和拦截。同时,全面打通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与浙江政务服务网行政权力运行系统(绍兴市)实时联接,实现了系统之间的全覆盖、全共享、全在线,形成联合惩戒一键触发、全网响应的跨部门联动响应和失信约束机制。


三是多样化实施奖惩措施。

目前全市已有34个部门,在税收、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审批、综合执法等领域依据各自实际实行联合奖惩。如市市场监管局将全市1万余家经营异常企业和500余家严重违法企业,向市政府及39个市级有关部门通报,要求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工作中,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名单的企业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市交通运输局将640家道路运输企业和5家水路运输企业纳入信用考核范畴,对守信市场主体实行容缺受理承诺办件制、给予财政性资金项目质保金优惠、减少日常检查、专项检查频率或实行免检等政策;对失信市场主体给予一定范围内曝光、增加检查频率、开展重点整治、列入监管目录、加强联合惩戒等措施。绍兴海关大力培育认证企业,截至目前,我市共有认证企业1183家,数量列全省第三位,对高级认证企业实行简化的进出口货物单证审核、低布控查验率、优先通关手续、“汇总征税”“先销后税”等激励措施,给予诚信企业更多获得感。



绍兴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页面示意图





三、率先探索“信用+治理”

拓展特色应用

坚持应用导向,按照“以应用促完善,以完善推应用”的原则,着力开发完善各信用应用子系统,突破信用建设“重平台轻应用”的困境,提升社会治理服务水平。


一是应用配置定制化。

将信用信息与基层治理相结合,研发社会治理应用系统,配置网格管理、网格分布、网格分析等各项功能,网格员通过平台可以直观掌握本区域内社会信用主体的信用活动数据信息及信用状况。再如,将信用信息与防范企业融资风险相结合,打造上虞企业信用信息云服务平台,该平台设置了64个目录指标,1161个字段,采集来自30个部门的企业守法、税收、资债、欠薪、失信、商品房交易、水电用量等相关信息。


二是数据采集精准化。

通过定制化应用设计,依托大数据计算,进一步提高数据采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如上虞企业信用信息云服务平台,归集2.5万家企业信用信息数据5.14亿条,涵盖企业基本信息、产值税收、守法情况、资债情况、水电用量、欠薪、失信执行人、商品房交易等信息,并与省工商局数据互联,实现工商登记、司法信息、查封抵押、不动产所有权、参保人数等数据实时对接,目前平台数据查询量累计13.14万余次。


三是监管服务分级化。

根据公共信用状况不同,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和服务,及时开展信用预警,防范信用风险。如在“信用+基层治理”中,通过“信用地图”的形式展示区域信用主体概况指标信息,包括各类主体数量、纳入红黑名单数量情况、信用评价情况等。网格员可针对性的开展社会治理工作,提高政府治理水平和效率。在“信用+防范金融风险中”,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设置49个风险预警点,实行“红黄蓝三色”风险警示,如一企业出现风险提示,则可以将同一投资人的其它企业进行分析预警。

主管单位: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中心
河南省企业信用评审委员会办公室
河南省信用建设促进会
政策指导: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
主办单位:河南誉泰企业信用评估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0371-65052606 15139951819
邮政编码:471000 统一投诉邮箱:yutaicredit@163.com
Copyright © 2018 - 2019 河南誉泰企业信用评估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